□前溪
  在中央反四風禁令下,“三公”消費大幅減少,幹部公款“吃喝風”得到空前遏制。然而,記者在基層採訪發現,仍有個別幹部罔顧禁令,頂風奢靡,“不吃公款吃老闆”。(10月31日《 新華每日電訊》)
  公款難吃了,但吃的慣性似乎很難停下來,因此,“不吃公款吃老闆”。一方面老闆多能夠提供“神秘”的吃的地方,比如更加偏僻的郊外,或是直接就在企業的辦公樓,吃的時候只有老闆知道,這似乎挺安全的;另一方面“吃老闆”不用報賬,錢花的是老闆的錢。這對於官員來說,似乎是萬無一失了。
  老闆不是“錢多人傻”,他們是商人,會計算,也會算計。給官員白吃白喝花費巨資,就要賺回幾倍甚至更多。老闆給官員提供吃喝,就是因為官員手中有權。按老闆的話來說,“不拉近關係,很多環節公事公辦或者按照最後時限辦理,我們的成本就增加了一大塊,所以只能把這些實權人物‘供’起來。”老闆請的不是官員,而是官員手中的權力。而官員吃的不是老闆,而是“吃權力”。
  “不吃公款吃老闆”,不是在嚴禁公款吃喝之後才出現的,早就有了。只不過以前公款吃喝厲害,“吃老闆”並不顯山露水。現在公款吃喝少了,“吃老闆”就會成為“主流”。老闆不會當“冤大頭”,而官員在老闆那兒吃喝,也絕非是最安全的,如果關係變化了,老闆翻臉了,則可能成為最危險的了。因為吃喝的證據就在別人手上。官員被老闆牽著鼻子走,以後還能成為廉潔的官員嗎?當然,既然想方設法要到老闆那兒蹭吃,自身屁股早就不乾凈了,那也別怪被老闆拉下水。
  “吃老闆”,實質上和“吃公款”一樣,吃的還是“權力”。如果權力被緊盯,官員無法利用手中的權力去“白吃白喝”,還有多少老闆願意請官員吃?還有多少老闆會和官員套近乎?還是那句老話,要將權力置於“玻璃缸”中,讓權力變得透明。此外,監管也要升級換代,只要緊盯官員,看清楚權力的“路線圖”,自然也能夠發現官員是否在吃喝,是否有“吃老闆”現象。
  前溪  (原標題:“不吃公款吃老闆”實質是“吃權力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gdkqkg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