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(上官雲) 24日下午,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攜新書《經濟解釋·制度的選擇》現身北京,暢談自己的創作經歷。在張五常看來,真正好作品的準則應當是發表30年後還有人引用,“大部分我自願寫的作品談不上大紅大紫,只不過是‘死不去’罷了。”
  張五常談好作品原則:一部作品發表30年後還有人引用
  78歲的張五常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主要用中文寫作。此外,他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,在散文、攝影、藝術收藏方面的成就均達到相當的水平。他曾經說過,自己試圖在所有領域都做到最好。據瞭解,張五常本次出版的《經濟解釋》(捲四)融合新的研究成果、產權和貿易費用理論,也囊括了張五常的學術精髓。
  談到此書,張五常率性的表示,超過60歲還寫重要文章很艱難,“我寫《佃農理論》則是在47年前,與現在隔了很久。”
  怎樣才是好的作品?張五常自有準則:一部作品發表後,30年後還有人記得、還有人看、引用,這就算是有點分量。
  這樣大的年紀還在寫邏輯性如此之強的文章,張五常曾經對太太說,很容易把自己寫死。但他卻認為作品是否傳世並不重要,“我教的不是什麼福利經濟,不是教你們怎麼改進社會、買股票,而是教大家怎麼解釋推斷現象。”
  “基本我大部分自願寫的文章,不是大紅大紫,只不過是死不去。”張五常表示,寫文章就是作品和自己之間的溝通,有什麼建議我會考慮,“好像一個畫家畫畫,這點我很幸運。”
  經濟學家向松祚憶往事:張五常吃飯曾有人代買單
  在當天的報告中,著名宏觀經濟學家向松祚作為嘉賓出席。他回憶了自己印象中的張五常。
  30年前,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叢書《走向未來》,張五常的文章便在其中,當時還在讀大學的向松祚對此十分喜愛,他發現,此前好像還從來沒人能夠這樣來寫經濟學,“然後就是十多年前,我第一次遇到王石。當時我問他正讀什麼書,他跟我說,正在看張五常的書。”
  又過了一段時間,向松祚得到了與張五常一同吃飯的機會,瞭解到了更多軼事。他介紹道,“上海經常有人跑過來說,你是張五常教授嗎?有時候一起去吃飯,結賬的時候會發現已經有人買單,要不然就會有人給加菜,說這是我送給張五常教授的。”
  2008年,向松祚去去芝加哥大學參加學術會議,遇到張五常以前的同事,其中一位就告訴向松祚,自己從張五常那裡學到的比從任何人那裡學到的都多,“我認為張五常是我這一生中見過的唯一的經濟學天才。”
  “我想,張五常教授的學術著作不需過多介紹,僅憑這些可以看出,一個經濟學家的影響力達到如此程度很少見。”向松祚表示。  (原標題:張五常談新作:好作品準則是發表30年仍有人引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gdkqkg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